说到肝与脾的关系,就如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打的比方那般:肝脾恰似母子关系,“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如今生活步伐匆匆,重压之下,很多人肝郁脾虚已成普遍现象,气血运行就会不顺畅。而且时间一长,不光消化不太好,浑身都没什么劲,反倒或许会气血不足,抵抗力有所下降。
根据中华中医药杂 志中的《基于客观化多模态数据融 合的亚健康肝郁脾虚证诊断模型构建》中写道其中符合2项即为肝郁脾虚。大家请看下面这张图
今天木子来简单讲两个方法,特别是手脚冰凉的朋友,能打通气血开关,疏肝健脾、通畅气血。
1,屈展吐吸功缓解肝郁脾虚
屈展吐吸,通过身体的上下动作,引导气血流动,让肝经和脾经更为通畅。屈展之时,气血往下流,居然能帮肝疏散郁结;起身之际,气血往上走,竟然能增强脾的消化力。而且屈展吐吸时的深呼吸,还可调节气息,降肝火且稳情绪。
站直两只手轻松地置于身体两侧。深深地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地往前弯腰,尽可能让双手,触碰到或者贴近地面。维持此弯腰姿势,停留3秒钟;接着慢慢地站起身来,起身之际,将气缓慢呼出。做5组这般的动作便足矣。
2,双脚大脚趾对撞
如果你想省事一点,而且其实还可以用脚趾相互之间轻轻撞一下,从轻柔到沉重,速度呢由缓慢逐步到快速,渐渐地增至100次。
这样的话,心里仿佛能感觉到肝和脾的气在脚趾间缓缓流动,直到脚趾稍微有些发红发热便停止。
想要效果更好,可以搭配几个技巧
揉脚趾甲:用拇指顺时针揉每个脚趾指甲盖两分钟,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此动作能够有助于肝血回流,缓解入睡困难。
按太冲穴:在脚背一二趾骨之间,有个凹陷,点按这里,能够轻快且愉悦地疏解肝郁。
脚趾抓地:木子前几天讲过这个方法,平躺屈膝脚趾如同在抓东西般,上下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持续一会,总共活动36次,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脾胃经的原穴。
木子提醒:不可用力过度,以免造成损伤;建议每周3、4次每次不超出10分钟。在睡前1小时进行,这样能避免影响睡眠。对于骨质疏松、孕妇、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患者以及术后康复期人群,需谨慎使用此法,建议咨询中医师。
当大脚趾相碰的瞬间,不仅是物理激发,更是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