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站群论坛我们知道五味入用补泻,然五味之用皆入五脏之体,如何“化”?
一种是先期的炮制,用炮制增加或者改变药的性味,使其满足自己组建经方的治疗要求,还有一种就是五味的入用转化。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读图比语言描述直观我们看:图中本脏之气是自然相通,同气一体。肾苦、肝辛、心咸、脾甘、肺酸。当两种气味相互作用时就会发生转化转化的先期条件是必须有味激发气,气味是互根互用的。当内脏出现“病”时,气也会生出味经方是“以味成方”,“以气生味”、“以味化气”。以味成方:经方组成按照五行补泻关系,设计五味入用五脏来针对纠偏。单味药称为“奇方”,以点带面。在很多情况下,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行了,选择一个脏器介入,让身体自我修复,往往单味药能起到神奇效果。单味药的量和服用是“灌”的形式,起到针对性很强的激荡作用。有时候单味药经过炮制它是有兼味的,已经具备了多味的效果。比如:白胡椒用醋浸泡后晒干,反复七次。那个白胡椒就具备了“辛”+“酸”的兼味。辛温阳发散,酸敛气主降,辛酸化甘助脾运化。就这样一个胡椒经过简单加工具备了以上功效,这个就是经方能够做到开方精简高效的原理,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需要见症添药,搞得一个药方成了“五味杂陈”。再看我们用生大黄,生大黄是列入咸味的,如果我们用酒(黄酒酸)炒以后,他就具备了酸咸化辛的功效,不但具备大黄的特有作用,还增加了发散功能。这种简单加工也正是设计经方的核心应用,只需要简单改变和增加药性味,就可以按照你们设计的补泻要求运化。明白了五味成方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延伸理念,知道服药后怎么禁忌。并不是某些医生随便说出不要吃发物或者不要吃辛辣那么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