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节气一到,“倒春寒”也随之来临,如何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做好养生工作,保持健康体魄,来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雨水时节,降水较多,湿气较重,因此“祛湿”自然成了养生的重点之一。如何祛除湿气?对此,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徐嫚丽认为,薏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可以煮些薏仁粥,加入适量红枣,可以增强祛湿效果,还能补气血。吃些药膳,如“祛湿三宝”就是不错的选择,即山药炖排骨、薏米红豆粥、茯苓饼,这三样食物能够帮助人们扫除体内的湿气。
与此同时,雨水过后,湿气渐重,脾胃容易受到湿邪困扰。此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小米。小米熬粥,不仅营养丰富还易于消化。另外,可用陈皮、玫瑰花、枸杞,热水冲泡,疏肝又健脾。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少酸多甜,尽量避免食用冷饮、油炸、肥腻食物,容易拖垮脾胃。
进入雨水时节,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阳气渐长。为了保持健康体魄,徐嫚丽建议,要顺应大自然规律,及时调整睡眠状态,尽量保持“早睡早起”,若是感到困倦、疲乏,可在午间小憩片刻,让自己放松身心、恢复元气。
365建站俗话说,春捂秋冻。雨水时节,温度仍未完全回升,气温较低,此时应注意适当“春捂”。徐嫚丽说,日常生活中,仍要做好保暖工作,气温较低时,要穿好厚袜子,保护好腰腹避免着凉,衣着也要根据温度适当增减,不要过早脱去外衣,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此外,养生方面还要注意这几件事。头发湿未吹干时,不要立即睡觉,容易导致头疼。春季到来,可以多晒晒太阳,有助于温补阳气,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同时也能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另外,还要尽量保持情绪安定,避免暴躁,否则容易伤肝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