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因此,很多时候,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严格加强血脂水平的控制,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延长老年人预期寿命的重要干预措施。
在各个血脂指标中,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的主要指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控制靶点。在检验报告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是低于3.4mmol/L,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风险的人群来说,仅仅控制到这个值还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如果想要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mmol/L以下,有读者朋友经常问到这样的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想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血脂水平是都需要降到这个值以下吗?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以及明确有三高问题,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老年朋友,严格控制血脂,当然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中之重,但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好,或身体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来说,严格控制血脂,就没有必要甚至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探讨下这方面的相关话题。
哪些老年人需要严控血脂?
很多中老年朋友,由于遗传因素,生活因素,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早早的就出现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三高问题,甚至有些朋友,已经发作过心梗,脑梗等重大的心脑血管事件,对于这部分朋友来说,如果评估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则属于极高危或高危风险的情况,对于这部分老年朋友来说,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老年朋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的基本目标应该就是1.8mmol/L以下。在最新发布的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成人血脂异常管理临床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和超高危风险人群,1.8mmol/L是需要控制到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吃药是很难把血脂控制到这个水平的,所以很多时候,他汀类药物,还有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降脂药,就成了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药物,一般可以在中低剂量他汀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加强血脂调节,严格控制血脂到达标水平。
有些老年朋友,虽然还没有心血管疾病,但有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经评估属于高危风险的,也应该更严格的控制血脂水平。这种情况下,虽然多数指南给出的推荐是2.6mmol/L,但如果能够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生活干预加合理用药,将血脂控制到2mmol/L以下,也能更好地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还有一部分老年朋友,虽然血压血糖都不高,但单纯有高血脂的问题,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mmol/L,那么不需要其他的条件,也可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这种情况下,同样也要严格控制血脂水平,能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到前述的稳定斑块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两种情况,不必严格控制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如果说所有老年人都需要严格控制血脂,当然也太过偏颇了,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老年朋友,严格控制血脂就并不必要,今天重点来给大家说两种情况。
首先是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朋友,是可以长寿甚至是活过百岁的潜在人群,对于这部分身体在80岁以上还能够保持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朋友来说,有的时候,血脂水平控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近期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对意大利撒丁岛(著名的长寿蓝区)的168名90岁到99岁的老年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并不低,而且在随访期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4mmol/L的人群,平均存活时间反而高于低密度脂蛋白低于这个值的高龄老年人。
因此,对于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龄健康老年人来说,不必刻意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注意健康营养的补充,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略高于3.4mmol/L的水平,反而可能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
其次是一些处于相关疾病终末期,预期寿命有限的老年人。比如有晚期癌症,心衰末期,肾衰竭等情况的老年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其最重要的事情是缓解症状,提高预期寿命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严格控制血脂,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和用药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在饮食方面增加限制,而且也不会对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完全就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意愿,在经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不过是不要过于严苛的降血脂,其他的过度医疗干预,也应该经过严格评估后实施。
总而言之,对于老年朋友们的血脂控制来说,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血脂控制目标,是否需要用药,用哪些药物,到底该不该严格的控制血脂,这些问题,都应该结合个体情况在充分评估获益和风险的前提下再做决定。
希望这篇文章的内容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