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去医院体检,当医生一脸严肃地告诉你血压有点高,让你注意饮食,甚至开了降压药时,你是不是心里 “咯噔” 一下?可回到家,自己再测,血压又好像正常了。这血压值咋还玩起了 “捉迷藏”?其实,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 年版)》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 和 / 或舒张压≥90mmHg,确实是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但这里面藏着大学问,测量方式、测量环境、测量次数,这些因素可都对血压数值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多人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稀里糊涂被误诊为高血压。
站群论坛有一种情况叫 “白大衣高血压”,听起来是不是很新奇?医学研究发现,大约 15%-30% 的人在医院这种特定环境下测量血压时,会因为紧张等因素,血压比平时高出 10 - 20mmHg。想象一下,你去医院,周围都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心里难免有点小紧张,这一紧张,血压就 “蹭蹭” 往上升。可一回到自己熟悉的家,往沙发上一躺,放松下来,血压也就跟着恢复正常了。这种环境性血压波动,可不是真正的高血压。
图片
还有一种情况更要引起重视,那就是 “隐匿性高血压”。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数值正常,可回到家、在单位或者其他环境下,血压却反复升高。这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因为不容易被发现,长期的血管损伤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比普通高血压更危险。所以说,仅仅凭借一次测量血压高,就断定是高血压,这做法真的不科学。
我有个朋友老张,就差点掉进这个 “误诊陷阱”。老张 50 岁,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血压被查出 150/95mmHg,这可把他吓得不轻。医生当时就建议他开始服用降压药,老张慌了神,赶紧来找我商量。我让他先别着急,回家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连续测一周,看看血压的变化趋势。老张照做了,每天像完成任务一样认真测量血压,还把数值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发现,他在家测的血压基本正常,偶尔高一点,但远远没有体检时那么夸张。
图片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老张的血压情况,我又建议他去做动态血压监测,也就是 24 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血压。老张戴着那个监测设备,虽然有点不方便,但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坚持了下来。24 小时后,监测结果出来了,他的平均血压是正常的,只是白天偶尔会有短暂升高的情况。最后,经过医生的详细评估,告诉老张:“你不是高血压,只是偶尔压力大时血压会上升,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就行,不需要吃药。” 老张得知这个结果后,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还一个劲儿地感慨:“要不是再三确认,我可能就要开始吃一辈子降压药了!”
在高血压这件事上,很多人都存在误区,看看你有没有 “中招”。不少人只测了一次血压,发现数值高,就认定自己是高血压了。正确的做法是,至少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多测几次,综合判断才能下结论。要是在医院测的血压高,不妨回家自己再测测,或者去做个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面了解全天的血压变化。
图片
还有人觉得血压高了就必须马上吃药,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只是轻度升高,先别急着吃药,调整生活方式才是关键。比如每天的盐摄入量别超过 5 克,大约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每周至少安排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像快走、游泳、骑车这些都不错;控制好体重,体重每减少 1 公斤,血压大约能降低 1 - 2mmHg;还有,一定要戒烟戒酒,烟酒可是血压波动的 “帮凶”,长期吸烟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很多人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血压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
以前总觉得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长期熬夜、饮食不健康,工作压力还大,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成了高血压的 “导火索”。有研究显示,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接近 10%。所以,年轻人可别仗着自己年轻就肆意挥霍健康。
图片
另外,也别觉得血压降得越低就越好。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过低可能会导致头晕、跌倒,甚至增加脑梗的风险。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血压管理也得个性化,不能盲目追求低血压。
咱们再来说说正确测血压的方法。测量前 30 分钟,可别喝咖啡、茶,也别抽烟、剧烈运动,让身体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测量的时候,最好坐着,把手臂放在桌子上,和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每次测量至少测两次,中间间隔 1 - 2 分钟,然后取平均值。最好能连续测一周,把每天的血压变化都记录下来。要是怀疑自己是 “白大衣高血压” 或者 “隐匿性高血压”,去医院做个动态血压监测,它能比单次测量更准确地反映你真实的血压情况。
图片
很多人以为一旦得了高血压,就只能终身服药了。其实啊,早期高血压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可以改善的。就像前面说的减盐、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这些方法,坚持下去,大约 30%-50% 的高血压患者都能避免吃药,或者减少药物剂量。
当你被医生告知血压高时,先别慌,自己在家多测几次,或者去做个动态血压监测,看看真实的血压情况到底如何。健康的血压管理可不是简单地看一个 “140/90” 的数值,得综合各方面因素,科学判断。关注自己的血压,从正确认识开始,从科学测量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