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肝汤(阴脱目盲证)
症状:视力严重下降或失明,伴有形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夜尿频多等。舌脉: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或白滑,脉象沉细无力或微弱。辨证:阳气虚脱,肝肾亏损。
病机:阳气虚脱,不能温养周身,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导致阴脱目盲。
组成:甘草 6 克、人参 9 克、茯苓 9 克、干姜 9 克、附子 9 克、首乌 9 克、芍药 9 克、桂枝 9 克。
功效:温阳固脱、滋补肝肾、养血通脉。主治:阳气虚脱、肝肾不足所导致的阴脱目盲证。也治阳虚寒盛导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腹痛泄泻; 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心肾阳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加减:对于阳虚寒盛:
365站群若腹痛泄泻严重,可加白术 12 克、肉豆蔻 9 克,以健脾止泻。
若腰膝冷痛明显,加杜仲 12 克、续断 12 克,以补肝肾、强腰膝。对于肝肾亏虚:
头晕目眩严重,加天麻 9 克、钩藤 12 克,以平肝熄风。
耳鸣耳聋加剧,加磁石 15 克、菖蒲 9 克,以开窍聪耳。
若目盲症状较重,视物模糊不清,可加枸杞子 12 克、菊花 9 克、决明子 9 克以清肝明目。
对于气血不足:
若面白神疲,可加黄芪 15 克、当归 12 克,以补气养血。
若气短懒言明显,加党参 12 克,以补中益气。对于心肾阳虚:若心悸怔忡显著,加龙骨 15 克、牡蛎 15 克,以重镇安神。
若失眠多梦严重,加远志 9 克、茯神 12 克,以宁心安神。
方解:
君药:附子,其性大热,能温肾助阳,回阳救逆,针对脱阴目盲证的阳虚根本,起主要治疗作用。
臣药:干姜,助附子温阳散寒,增强温阳之力。
佐药: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祛湿,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芍药养血和营,桂枝温通经脉,佐助君药和臣药,兼补气血、调和阴阳。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药性更为平和,协同发挥药效。此方剂通过温阳、益气、养血等作用,共同治疗脱阴目盲证。
兔髓汤(阳脱症):
症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气息微弱、神志淡漠或昏迷等。舌脉:舌淡白、胖大,舌苔白滑。脉微细欲绝或脉微欲绝。病机:阳气极度虚衰,不能固摄津液、温煦肢体、振奋精神,导致阳气虚脱。组成: 甘草3g、人参9g、五味子3g、半夏9g 煅龙骨6g(研)、煅牡蛎9g(研)、玄参9g、附子9g
用法: 水煎大半杯,温服。
功效:回阳救逆、益气敛阴的功效。主治:阳脱证。症状可能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神志不清等阳气虚脱至极的危重症候。
加减
若患者出现明显的气脱症状,如呼吸微弱、气短懒言,可加黄芪 30g、升麻 9g 以益气升提。若伴有血瘀之象,如唇舌紫暗、局部疼痛固定不移,可加丹参 15g、赤芍 12g 以活血化瘀。若阳气虚脱伴有腹泻不止,可加白术 15g、肉豆蔻 9g 以健脾止泻。若有虚阳上浮,出现面红、头晕等症状,可加熟地 15g、山茱萸 12g 以引火归原。若心阳暴脱,出现心悸、胸痛,可加桂枝 9g、薤白 9g 以通阳散结。
若阳气虚脱伴有严重的水肿,可加茯苓 30g、泽泻 15g 以利水消肿。若出现频繁呕吐,加生姜 15g、竹茹 9g 以降逆止呕。若兼有表证未解,恶寒发热,可加麻黄 6g、桂枝 9g 以解表散寒。若有明显的胸闷胸痛,加瓜蒌 15g、薤白 12g 以宽胸理气止痛。若虚烦不眠,加酸枣仁 15g、柏子仁 12g 以养心安神。若肾阳衰微,腰膝冷痛,加杜仲 15g、续断 12g 以温补肾阳,强筋健骨。若阳气虚脱导致血行不畅,出现肌肤甲错、瘀斑,加桃仁 9g、红花 6g 以活血化瘀。
方解:
君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挽救阳气虚脱的要药。附子:辛甘大热,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臣药: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收敛固涩,协助收敛阳气。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煅用收敛固涩止汗,增强固摄阳气、止汗的作用。佐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消痞,防止阳气虚脱导致胃气上逆。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收敛耗散的气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防止附子、人参等温热药过于燥热伤阴。使药: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既能益气补中,又能调和附子、人参等药物的药性。全方共奏回阳救逆、固脱敛汗之效,适用于阳气虚脱之证。
温馨提示:💊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